嘉廬古建築

媒體中心
News Center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
漢代建築陶樓的形制和分類

漢代建築陶樓的形制和分類

  • 分類:媒體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3-12-2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漢代建築陶樓的形制和分類

【概要描述】

  • 分類:媒體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3-12-26
  • 訪問量:0
詳情

我國古代宮室大都建于高台基之上,以木結構爲主,樓的出現(xiàn)較遲,至戰國時才出現(xiàn)。《孟子·盡心下》:“孟子之滕,館于上宮。”漢代的文獻中關于樓的記載相(xiàng)當豐富。漢代出土的材料中,木架結構的樓閣建築已基本成熟。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是(shì)鑿通屋頂升出的小閣樓。從建築形制上劃分,這種類型的樓屬于“重屋”建築。另一種是(shì)四邊立柱撐托的一般層樓。這種形制的樓爲“閣式”建築。從先秦時期的高台建築至漢代的“重屋”與“閣式”建築,木架構的建築逐漸走向成熟,以緻影響後世中國傳統木架構建築的發展。

 

 

  (一)陶樓的形制

 

  (1)高台建築

 

  我國古代建築經曆過一個向高空發展的“台的時代”,樓在早期是(shì)高台建築的一種形式。台上建屋曰榭,現(xiàn)一般叫高台建築。《說文解字》曰:“榭,台有屋也。”台榭建築在春秋時已流行,現(xiàn)知(zhī)最早的遺迹和圖像資料出現(xiàn)在戰國時期。西漢初期,建築形式和技術均沿襲秦代,大型建築爲了體現(xiàn)宏偉、高聳的氣勢,依靠夯土高台來增加建築高度。高台建築在夯土版築的台上層層建屋,木構架緊密依附夯土台而形成土木混合的結構體系。建造高台建築的思想來源于“高台榭,美宮室,以鳴得意”,同時具有“天子以四海爲家,非壯麗無以重威”的思想觀念。

 

  (2)“重屋”“重檐”陶樓

 

  漢代的“重屋”建築是(shì)單層木架構形式發展的早期階段,稱爲“通柱式”構架,即主體部分不用平座層,各層柱連續而上,也有一根通木的。“重屋”由單層構架層疊構成,在下層的柱頭上設置封閉梁枋,加強建築整體強度。梁枋上設置縱橫相(xiàng)疊的仿木,上面鋪設上層樓闆。上層的柱子叉立于相(xiàng)疊的枋木或地栿上,層疊的枋木是(shì)井幹式結構的延續,這樣上下層間的柱子可以錯位設置,形成豐富的建築輪廓線(xiàn)。随着樓閣建造技術的成熟,重檐建築相(xiàng)應發展起來。重檐建築既具有樓閣建築的外觀效果,同時又(yòu)有樓閣建築蘊涵的宗教意義、禮制或等級象征等特征。

 

 

  (3)“閣式”陶樓

 

  “閣”,通稱爲樓。《西北有高樓》中将樓描述成閣的樣式:“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因此,“閣”指用于遠眺、遊憩、藏書(shū)、供佛的獨立小樓,皆是(shì)“暫時”止人止物的地方。漢代閣式陶樓的結構已基本具有“閣”式建築的特征:基址或平地築台,台上建閣,但(dàn)更多是(shì)建于山坡,或建于江湖水渚邊,使樓閣的高度超過四周低平建築,可以登閣遠眺。四面開窗,但(dàn)窗一般用槅扇,正面一般不設陽台,而餘三面周以回廊曲欄。

 

  (4)樓、閣與平座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技術》一書(shū)中将“樓”和“閣”的區别總結爲:簡單來說,首層是(shì)殿屋,在上面建平座、殿屋,則爲“樓”。如果首層是(shì)平座,上面再立柱網、建殿屋,即是(shì)“閣”。屋上建屋爲樓,爲單層的豎向疊加,來源于“通柱式”的結構。漢代被稱爲“閣”的建築多是(shì)爲登高求仙、遊目騁懷、藏物興文等,較少用于居住。因此,閣是(shì)與天通、與地隔的一種仙境原型。當時的閣就是(shì)閣道,是(shì)将高台上的宮室殿屋連接起來的高架道路,利用高架的閣道連接建在高台上的各個單獨宮殿。後世的閣即是(shì)在這種閣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二)陶樓的分類

 

  模仿現(xiàn)實建築的陶樓種類多樣,從功能上分主要有陶倉樓、陶水榭、陶望樓、陶塢壁等。這些陶樓的出土可以看出漢代樓閣建築技術已形成獨特的風格和比較完備的體系。

 

  (1)陶倉樓

 

  漢代陶倉樓的形制大緻可分爲圓形陶囷、方形陶倉、幹欄式倉囷及大型的陶倉樓四類。圓形囷的形制可分爲兩類,一類呈筒狀,或爲平底,或帶有獸形三足,多爲尖頂;方形陶倉多爲房倉,蔡邕《月令章句》曰:“谷藏曰倉,米藏曰廪。”即明确了方形倉在具體儲存糧食中的區别;杆欄式陶倉、陶囷多見(jiàn)于江南和嶺南地區,這與當地濕熱的氣候有密切的關系。倉的平面均爲橫長方形,下層是(shì)空的,有四根或六根柱子支撐,把倉房高架起來,以達到通風防潮的目的;大型陶倉樓主要出土于黃河中下遊流域,這是(shì)一種倉、住混合型的建築物,爲滿足儲藏糧食的需要,下部多設有基座,倉身嚴實。

 

 

  (2)陶榭

 

  “台”是(shì)地面上的夯土高墩,“榭”是(shì)台上的木結構敞屋,兩者結合稱之爲“台榭”。台榭合一,密不可分。漢代出土的陶榭樓一般二至五層不等,“閣式”結構,樓身呈敞開狀。層與層之間距離(lí)較大,立面多置有落地門窗,四周圍繞低平的欄杆,也有底部帶方形或圓形水池的。已出土的台榭建築結構形制已基本成熟,平座、鬥栱、挑梁的使用科學合理

 

  (3)陶望樓

 

  望樓是(shì)漢代特有的一種建築形制,是(shì)一種突出瞭望功能的樓閣。與台榭不同,望樓較爲封閉,裝飾較少,具有防禦功能。在出土的漢代建築明器中,但(dàn)凡具一定高度的樓閣,不論其種類,最高一層,常開有多個窗戶,顯然是(shì)爲了遠眺之用。《詩·衛風·河廣》曰:“跂予望之。”人們通過登高達到望遠、俯瞰、觀賞風光或軍事方面的需求。因此,登高遠眺就成爲古代樓閣的主要功能之一。從漢代出土的陶望樓上常有持械武士傭來看,漢代望樓多具軍事防禦功能。至東漢晚期,地方割據、諸侯逞強,其宅院規模更大,望樓也成爲防禦的必備設施。

 

  (4)陶塢

 

  塢壁是(shì)漢代特有的一種建築,初期可能是(shì)一種因險設防,依山作塢的簡陋形式。《說文解字》曰:“塢,小障也,一曰庫城也。”塢壁源于西北邊塞,用來防禦工事,其中最著名的是(shì)董卓的郿塢。《三國志》說郿塢“高與長安城埒”,這也反映出陶塢積谷自保,在軍事上以防禦爲主的性質。另外還有一種城堡式陶屋,它們的形制基本一緻,前後各有大門,門上設城樓,四隅有角樓,對大門貫穿一條通道,兩側排列有比圍牆低許多的房屋,表現(xiàn)交談宴飲、禮節儀式或手工作坊等日常起居生活場面。這種構成,特别是(shì)角樓的塑造,帶有明顯的軍事防禦色彩。

 

 

                                                                                                                                                                                                                                                                                            (轉載于古建家園,如有侵權,聯系我司删除)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相(xiàng)關資訊

信息發送SAUNDERS

WRITE A MESSAGE TO US

留言應用名稱:
客戶留言
描述:
驗證碼

熱門資訊

imgboxbg

案例中心

公司主要從事古建築工程、文物修繕、園林綠化工程、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庭院景觀工程設計、施工等

湖北嘉廬古建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xiàn):027-88775525
地址:武昌區和平大道750号綠地國際金融城A01-1地塊一期3号  綠地楚峰大廈35層03室
郵箱:
hbjlgjz@163.com

Copyright © 2020  湖北嘉廬古建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武漢 

 嘉廬古建築